卖房碰到无良中介为钱无底线打压房价,导致我房子卖出了比同楼层还低30万的价格。
隔壁邻居不忍我被宰的太狠,直言道:
「你一个楼王的凤凰层,怎么比小区正常成交价还低30万。」
「就比那最差的楼层,还少卖两万呢!」
不仅如此,为了多赚点外快还推荐我原本并不需要的增值业务。
想让我白花几万块。
知道真相后,我们全家都怒了。
你如此不仁不义,可就怪不得我了。
1
刚住了三年多的新房,因为老妈看上了一套城郊的别墅,我们决定忍痛卖掉。
挂房子那天,我找到了负责维护我这套房子的中介。
他是个非常踏实可靠的山东小伙。
也是他们门店的销冠。
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喜欢他,也很信任他。
我礼貌询问他:
「张义礼,你在这一片区干了快十年了。」
「关于我们这套房子,情况你也是知道的,住的时间很短,很新。」
「只是装修就花了三十多万,房子位置也不错,你建议挂多少钱比较合适呢?」
张义礼一听我要把房子挂到平台上,他也很开心。
作为维护人,房子成交也会有一笔佣金发到他账上。
他低头刷了一眼电脑,查看了一下小区的近况。
随后非常稳非常笃定地说:
「姐,您当时买的时候市场比较好,购入价格为421万。」
「最近两年您也知道,市场下行,二手房成交价格下滑的厉害。建议您先挂到403万。」
「客户看好之后,留个2-3万议价的空间即可。」
最近市场行情不太好的事情我是知道的。
当年和我一起买房的朋友,买了市区另一个区的房子,小区的二手房价格降幅已经超过30万了。
她已经找我吐槽过很多次了。
她和我不一样,是全款购入的,我还贷了一部分款。
对她来说生生割肉的痛觉更明显。
但不管如何割肉,我脑子里的确种下了房价下跌离谱的印象。
所以张义礼提出的这个价格我没有任何异议。
2
房子顺利挂上了平台。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鲜有人问。
过了一个多月,一个来看房的人都没有。
眼看着老妈看上的那个小区的别墅好的位置被挑走了大半。
一家人都急了。
纷纷撺掇我给维护人张义礼打电话。
维护人张义礼得知了我们有看好的房子,着急出手,便答应我们跟同事说一说,让大家帮忙多跟客户推荐一下我们的房子。
不知道是不是维护人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两三天后,突然有一下有几个中介联系我要来看房子。
短短一个周内,我家的门槛简直快要被中介和看房子的人踏破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客户数量上来了,难免有人会钟意这套房子。
很快我们便迎来了第一个意向客户。
是张义礼同门店的同事,叫王越,之前我不认识的一个小伙。
我承认我接到他的电话的时候,心里有一阵小激动。
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有中意的买家了,后面简称a客户。
一想到距离我的大别野越来越近,我也放松了警惕。
3
「姐,我想和你聊聊这套房子的情况,a客户看完了之后有三套钟意的,咱们这一套在其中之一。」
我也没多问a客户的情况,先是对着王越一顿感谢。
并且让他帮我主推我家这套,表明我愿意尽力配合他们工作。
「姐。我想知道您对这套房子的价格预期是多少呢?」
「底线是400万是吧。」
「我知道了您的底线我好跟买家谈。我会告诉他401万或者402万,这样见面一谈,再折中一下,就比较容易成交。」
「那其他税费和中介费什么的呢?家具家电配吗?」
我被中介问蒙了。
「税费和维修基金的费用我都交过了啊,再说,中介费不是买家出吗?」
「还有,家具家电这个买家也想要吗?」
因为在挂房子的时候我从来没说过要把家具家电一起送给买家,平台上肯定是有备注的,王越这么一问我也懵。
而且我老公是个精致狂,买家具家电都要买最好的最贵的。
家里那些家电,没有哪个是低于万把块的。
一个智能洗衣机,都两万多块钱。
马桶更离谱,买了个最贵的三万块的智能马桶。
全套家具更是上好的北美黑胡桃木,价格不菲。
这一套下来都要有小几十万了,说实话我是不舍得的。
在王越的解释下,我才知道,之前中介费都是买家出,近期改革了,不仅中介费涨价了,且中介费的归属不同于从前了,是买卖双方各出一半了。
而且王越还说,现在市场情况不好,很多买家为了快点出手,不仅大幅降价,还愿意把家具家电免费送给买家。
我老公听完有点刨燥,直言怎么卖个房子那么多事儿。
4
我虽然知道这两年市场行情不佳,但是没想到已经成这样了。
和王越聊完之后第一次感觉有点焦虑,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向来就是个一有点什么事就容易睡不着的人。
家里人都特别了解我,所以从来不给我太大压力。
有什么事,老公一般都是冲在前头。
随后的几天,王越通过微信给我偶尔发送一些小区的在售房源和成交房源的情况。
被老妈看见之后,老妈还夸这个中介真负责。
「每天都给你汇报最新情况,让你卖房的时候好有个参考。」
「难怪人家业绩好呢,确实很负责。」
这么一说我也突然觉得,王越这个小伙还挺认真负责的。
于是和老公商量,等着房子顺利过完户,请王越吃个饭好好感谢一下人家。
顺便买点小礼物或者包个红包好好感谢一下他。
通过这几天和王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也感觉离着房子被卖掉越来越近了。
很快我就迎来了王越的第二个电话。
却没想到是当头棒喝。
给我来了沉痛一击。
「买家的预期是360-365万,姐。」
「而且同时在考虑还有您楼下的另一套目前是367万,还有一套是10号楼的366万就能卖,差的太多了,您这套房子这个价格,实在是没有优势啊。」
我和老公直接傻眼,这差距实在也太太太大了。
和我们的标价差了三十多到四十多万!!!!
虽然现在市场不好,但是要不要这么离谱!
买的时候421万,如果真的卖到360-365万这个价格,如果再按照王越说的中介费,家具家电,都算上的话,我们恐怕里里外外要折进去100万!!!
这搁谁能受得了!
王越又接着说:
「确实是,现在这个市场没办法,今天刚成交了一套和您这个房子同户型的,365万。楼层也很不错的。」
「还有一套和您同户型的,360万就能出。」
「连您同楼座的一套,今天都刚调整了价格367万就能卖,这还是标价呢,到时候见面谈了还能再低几万。」
5
随后的几天,我更频繁的收到王越的微信。
都是一些房源信息。
比如,又成交了一套同户型的370万。
再比如,哪个房主又降价了,调成了363万。
那段时间我开始夜夜失眠。
每天晚上愁的睡不着。
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这房子好歹说也是我们拼了这么多年攒下的血汗钱买的。
我和老公收入还算不错,说起来,卖掉这套想给爸妈换一套更舒服的养老。
老妈难得看上了,我们也去看过了那个别墅,各方面确实不错。
重要的是房子前后各有一百平的院子。
老妈一直向往乡下农耕的生活,经常和我嘟囔自己种的菜吃的又健康又便宜。
我想着爸妈退休了,也可以享享福了。
本来尽尽孝心的事情,却让我如此纠结难受。
我开始反复质疑自己到底作出这个决策是对还是不对。
想起自己在公司没日没夜的加班的那些日子。
曾经有几次都是生着病还在坚持工作。
有一次发烧了,因为客户第二天就要看到方案,我一边吊着水一边疯狂修改方案。
一步步走到今天,虽然小有成就,但是每一分钱的背后都是无数辛酸泪。
这一天早上我妈看到我顶着两个大黑圈子,头发散乱的如同鸡窝一样。
几次欲言又止。
「楠楠,要不,这个房子暂时先别卖了吧?」
「不要压力太大,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住什么都是一样的。」
我刚想说什么,随手捋顺一下头发,结果头上哗哗的掉下来一大把头发。
我和我妈都怔住了。
刚起床的老公看到一地头发也傻眼了。
6
客厅的沉寂被清晨的电话声吵醒了。
是王越。
不知道为什么,我头一次不咋想接他的电话。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想逃避。
不想听到那些源源不断来的坏消息。
没成想,电话那边传来王越雀跃的声音。
「姐,我告诉你个好消息!」
「这个a客户要定咱家房子。」
「原先不是说预算只能出到360-365万吗,你那天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再加一点。」
「我这几天真是磨破了嘴皮子,姐,你听我声音都哑了。」
「我不断给他说这个房子多好多好,最后客户好不容易同意加到370万。」
「姐你不知道我为了你这套房子费了多大的劲。」
「370万,最近成交的房子可没有这么高的价格。」
「但是那天你不是说让我尽量帮你多谈一点吗?我就跟客户磨了一夜,昨天我们俩打电话打到两点才睡。」
「今天一大早终于松口了,加到373万。确确实实也尽力了,真的能加到顶了。」
「姐,这可是近期同户型最高的价格了。估计再过一年也没有这么高的价格了。」
「对了,还有,客户不能带压过户,姐你只能走垫资了,垫资的话也不多,一天万八的费用。」
「相比起您这房子还多卖了这几万,这点钱不算什么。」
「姐,客户说中午午休时间出来签合同,地方都订好了,我定位发你。」
我突然不知道说点什么。
我能感觉到王越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是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不知道是因为价格预期差太多还是别的什么。
而且心里的疑问也很多。
7
如果要垫资,按天计算,我又要多花好几万的垫资费用。
这完全不在我计划范围内,也完全没必要呀。
「为什么要垫资啊,王越,我之前和你说过,我有一笔钱在理财里,还有一个月到期,不是说时间都可以谈吗?和客户签合同的时候多给一个月时间等我理财到期了我用自有资金解压不行吗?」
电话那边王越的声音已经有点急了。
「姐,不行,我都给你安排好了,你何必多此一举?」
「主要是客户着急,客户想早点办完,客户下个月要出国出差啊。」
「那个,王越,我能稍微考虑一下吗?」
「姐你还有什么可以考虑的呢?这种客户你还不卖你在想什么?」
「主要有点太急了,什么流程我还都不清楚,再就是价格差的也有点多。」
听罢,谁知道王越一改往常彬彬有礼的样子,突然发飙了。
「我特么都跟你说的很明白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流程都说了那么多遍了?你还要知道什么流程?」
「你知道我为了你这单我废了多少力气吗?」
「姐,你知道吗,你这是运气好碰到一个愿意出这么多钱的客户,我跟你说,你现在不签,你后面一年两年可能都碰不到这么优质的客户了!」
「到时候有你后悔的!」
。。。
最后王越更加失态,直到他把手机摔了。
「哐啷~~~」
好大一声,我们全家隔着手机都听到了。